各位好,我是21年考研上岸的开心学长,今年一战成功上岸贸大,报考方向为统计学。我的本科就读于某211经济学专业,考研报考统计学院在某种程度上算是半跨考,也许在如何高效学习上可以提供些许建议。
参加考研的人,大多都听过“考研就像在黑屋子里面独自洗衣服”的比喻,而21年的屋子更是格外黑。要想在考研大军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把握好考研上岸机会,离不开对考情信息的了解。在这里我不妨结合一下自身经验给出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心态和方法
相信不少搜寻我们机构资料的同学,已经有了自己参加考研的理由,只是在心态上还存有焦虑、茫然的感觉。
报名考研,就意味着要学会直面知识、心理、生理上的困难和挑战。在社交平台上有个经典的提问:“×月开始准备考研来得及吗?”笔者去年亲眼见证这个问题从1月问到12月。这个问题换一种问法就是“考研要学到怎样才能稳上呢?”
首先,考研没有什么绝对稳的路子。但正是由于竞争激励,才说明你的目标的价值也获得了很多人的认可(否则为什么要和你竞争呢),是值得你坚持的。与其问怎么求稳来逃避,不如先学会直面困难。
其次,没有万能方案或灵丹妙药,即便有,也不是它们成全你的成功,而是你的努力成全了它们的“药效”。惠园的资料可以帮助你全面深入地了解考情和考点,但能否上岸终究要看你自身的学习方式和效率。
所以,与其仍纠结于考的多难、会不会遇到不懂的,不如投入到紧张的复习中,让自己忘记焦虑。
笔者认为在考研的复习过程中,重复有时候比学会更难,也更重要。考研准备的周期较长,许多难点只要下决心是很大概率可以弄懂的。关键就是怎么把这些难点熟练化,做到时间更少、正确率更高、内容更加全面,而这需要坚持大量的、繁复的练习和背诵。
面对看似熟悉的知识点,我们在看了很多次后往往会有厌烦情绪,认为问题不大,因此容易忽视其中的变形、易错、细节等。至于具体要过多少遍为宜则各有说法,笔者认为只要能做到考前一小时还能静下心来再背一遍、做一遍,那应该就是没什么问题的了。不必因为没达到某个数值就感到焦虑,也不应只是机械地、简单地自我内卷。
利用好隐性时间是一个比较有效的重复手段。所谓隐性时间,就是指生活中我们不容易注意到的、碎片化的时间。譬如在食堂排队、睡觉前甚至和朋友去放松喝酒时,我们就可以利用手机App等方式来背诵记忆一些知识点,不断加深对框架的熟悉程度。
二.初试的备考经验
【数学三】
数学三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因此也被摆在了首要位置。笔者每天会花一半以上的时间学习数学,最终成绩140+,扣分点主要是微积分和概率论部分的大题。
数学复习的总规划应当遵循“基础——提高——真题模拟——考前模拟”的规律,如果在某一阶段急于求成,就会忽略掉很多细节性问题,无疑会在后续阶段带来困扰、降低效率。从大纲变动状况来看,微积分的比重略有上升,但线性代数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灵活性、计算量也在近几年有所增强,希望同学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就具体时间点而言,笔者认为一个较为合理的规划大致是:9月上旬前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巩固,10月上旬前完成解题策略的拔高和深化,11月中旬前完成近15到20年的真题模拟和剖析,最后直至考前一直做模拟套卷、相关知识题型总结和重做经典题目。具体规划因人而异。
关于参考资料,由于21年考研的数学三大纲改动较大,笔者建议知识框架方面的参考书目尽量买新的,不能耽误对新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同时,不宜买太多的参考书目,因为各种资料的题型和知识体系其实大同小异,避免在这个地方进行重复低效的努力。
笔者在基础阶段采用的资料有李永乐团队的《复习全书》和《线性代数辅导讲义》、茆诗松《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第二版)》、同济版《高等数学》。《全书》的知识点是较为全面的,但由于大纲变动,可以参考《高等数学》将诸如泰勒公式、反常积分、微分方程等知识点补全、完善,其中的一些定理和推导方法是比较有意思的。《讲义》的知识点全面、题型经典,建议刷2到3遍彻底掌握各类题型,这样才能有底气去面对模拟题中更复杂、更新颖的线代题。茆诗松的《概统》也是我们专业课需要用到的一本书,笔者在完成其习题册时发现是一本很好的参考资料,如果细致地完成前三章中和数学三相重合的题目,可以事半功倍地掌握考研数学概统部分的关键内容。
提高强化阶段笔者主要使用《基础过关660题》,参考了张宇的《题源探析经典1000题》的微积分部分。由于考研准备周期的缘故,笔者使用的是19年的660题,感受是虽然大纲有变化,但其改动后的内容在19年660中已有对应题目来解决。660的题目都是选填,但细节之多、难度之深完全可以当作大题来完成,笔者第一遍用选填的方法做,第二遍用大题的方法做,中值定理、积分、级数、微分方程的题目可以重点关注一下。对于1000题,感受就是有些题看看就好,试着做做取其精华吧。其他老师的习题册没有看过不好评价,李林的880+108、李正元全书似乎好评颇多,建议同学们还是做好1到2本习题册,全面地掌握解题技巧。
真题模拟阶段笔者采用的是李正元的数学三真题解析,并完成了李正元的数学二解析高数部分。李正元真题的特点是会在真题套卷后面进行每一章节的总结,并加上数学一、数学二的相关题型,方便在二刷真题时进行专题性强化。大家在刷真题时就可以买答题卡来练习,答题卡不仅更正式有考场的感觉,也能训练数学语言的应用。
最后的考前模拟阶段笔者刷了大量套卷,包括近三年的合工大共创、李正元五套卷、李林的六套卷和四套卷、李艳芳三套卷,算下来也有30套卷子左右了。从难度系数来说,个人觉得排序为:李正元>李艳芳>共创>李林。李正元模拟的选填难度尤为突出,基础不牢的话可以错一半以上,大题部分加入了不少证明题,数学思维性比较强,缺点是线代部分的计算量较少,且有少许印刷错误。李艳芬的模拟是比较惊艳的,综合性、计算量、新颖度俱佳,难度也略高于考研难度的,适合考前抗压训练,建议同学们关注。合工大的卷子不少经验帖都有推荐,优点是题目的风格和考研相近,有一定计算量和难度,能够帮助查漏补缺、拓展视野,缺点是答案解析比较马虎,错漏较多。李林的模拟应该说难度和风格都比较接近考研真实情况,而且其中的创新性还行,一些题型和结论挺有意思,可以提升考生的信心。
刷题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草稿纸的规范运用,把计算步骤一步步写清楚。考研数学的大多数题目主要是基础知识、细节和计算的考察,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是不会做题目,而是由于计算过程不够仔细或思考不充分。同时,在套卷模拟时注意时间把控,在2h或2h30min以内完成试卷,这样在真实考场中会更有把握。
视频网课方面,笔者听的课不多,基础阶段主要听汤家凤的高数和李永乐的线代强化课,感觉是大部分内容和书本差不多。我个人更推荐武忠祥高数17讲和王式安概率强化课,前者可以针对性地对重难点进行梳理、提升,后者可以了解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考点和关键。
最后,做数学一定要时刻拿着笔写,而不是空想。数学是做出来的,而不是猜出来的。
【专业课】
21年的专业课可以感觉到和之前年份的难度有显著的提升,从平均分数来看就有明显的下降,所以同学们不要轻视专业课的复习。
经济学部分虽然占40%的分数,但考题有难度递增、更为灵活的趋势,要注意知识的灵活运用,进行适当的拓展,在进行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巩固后可以做做高鸿业、尹伯成习题以及相关院校的经济学题目。
统计学部分自然更是重点,近年越来越注重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计量经济学等内容相结合,建议除了参考书目外再准备一下计量经济学课本和茆诗松《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对相关知识进行拓展,尤其注重数理统计的计算题。本书也会帮大家进行一些总结。
在复习时要注意知识框架的构建和重复背诵,可以参考往年试题画出重点,进行有侧重的复习。
【英语和政治】
笔者在英语学习方面准备得比较朴素,全程基本只用了红宝书和20年真题,最终成绩75+。
英语的重点在阅读,阅读的重点在单词和语法。阅读很喜欢对熟词僻义进行考察,因此在背单词时注意单词的冷门意思。单词在认真学一遍后,就不要再一天几十个单词这样过了,可以增加背诵速度,比如一天150-300个单词逐渐提升速度,这样才能更加快速地进行记忆。同时,背单词不是孤立的活动,要和做真题阅读相结合。单词只有到具体语境中才能彰显含义。语法方面,建议补齐高中语法知识,具体用法还是要结合阅读文本。
笔者做真题阅读和翻译时是逐渐细化的过程:第一遍进行泛做,感受一下阅读的难度和风格;第二遍进行精做,把每个单词、每句话都弄明白,并学习解析的逻辑和思维;第三遍则重新泛做,此时可以模仿解析的模式来完成,并对翻译题文本进行全文翻译。如果某篇阅读做错了一题说明还没明白,也会进行全文翻译。在全文翻译的过程中认真对照中文译文,可以对文本的思想、情绪、逻辑有更深刻的认识,这些都是我们做阅读、翻译时做对题目所必须把握的内容。
作文方面,可能是因为今年客观题偏难,笔者的作文总分大概有25+分。小作文需根据往年真题的主题准备模板,这里说的模板不是指具体的话,而是需具备的要点,比如邀请信要有具体时间地点、邀请活动内容等。小作文的格式和要点是至关重要的,语言再好,缺失要点也会扣分。大作文也是要点重于语言,当然语言本身是否高级、地道也是评分的重要标准。
思想政治的复习要突出效率,以最少时间获得最大收益。笔者从10月上旬开始复习政治,主要依靠反复刷1000题来对知识点进行把握。刷1000题时注意答案的解析,很多选择题选项往往是错在偷换某些关键词上。模拟题是政治复习的重点,肖八肖四是必买了,其中肖八的选择题是重点,大题可以看看热点材料和格式。肖四的大题要着重把握,在原答案上总结出自己的答题模板。同时,推荐米鹏三套卷,其选择题较肖四肖八更难,字数密集,可以训练快速阅读的能力,总结时事热点考法也很有效果,大题方面的语句有一定专业性,考点和肖四有一定重合,可以适当进行联系融合。
三.复试
由于疫情原因,今年复试依旧采取线上形式,但同学们不能放松笔试科目。
从往年情况和笔者自身体验来看,除了初试科目外,还可能考察《国民经济核算》、《多元统计分析》、《应用时间序列分析》、《抽样技术》等科目。面试中注意时事热点的关注,训练基本的学术逻辑,在回答问题时展现出自信、有条理的一面。英语口语方面,可以在平时学习音标和发音规律,并积累日常用语做到流利表达、有话可说。
希望大家能够沉浸到有趣的复习过程中,心态崩了就缓缓再战,相信自己在正确的道路上坚持就能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