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贸大MTI口译跨考回顾 专门写给和我一样跨考的同学们。跨考是一个很慎重的决定,所以如果不是真爱(or命运所迫),那又是什么…… 我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读了四年的国际经济与贸易,然后2013年跨考去了英语学院MTI口译专业。 选择口译主要是因为好奇,毕竟我觉得翻译在整个经贸谈判过程中责任重大,被需要感及其之强。通过努力促成一单合约的达成,说不定做译员的会比做谈判选手成就感还大。(其实是我实在不懂策略又没魄力啥也谈不明白所以预计毫无前途这种事实你以为我会乱说?!)国际贸易这个专业杂而不精,就业方向也很纷繁,银行四大国企外企私企和莫名其妙机构等等,作为一个外地女生,想做正经八百的贸易工作并不现实。 决定是在大二快结束时做下的,但那时还没有选学校,只知道我们学校英院很不错以及中欧高级译员培训中心相当不错。于是那个暑假就去新东方报了个三级口译班,目的之一是体会一下练习方式自己是否适应,目的之二是想通过在职译员老师的介绍,增加一下对这个行业现状、译员职业环境的了解。高考后一腔热血以为可以当个霸气的谈判选手,结果学了贸易发现一切都是浮云,事实总是比梦想要残酷,所以为了避免考上研究生后遭遇同样的忧桑,我还是要提前了解一下这个专业比较靠谱。 口译班2个星期,很快就结束了。然后我问了自己几个问题: 第一, 你有回听过自己说的话么? 第二, 译员的工作环境充满了压力,你的心态可以么? 第三, 你是真的真的一定一定要做这个么? 非英语专业平时又不太热衷英语的人,说出口的英语很容易不是人话的。做个汉语即兴演讲都吃力的人,说出的汉语更容易不是人话。再加上你的说话习惯,语速语调,发音吐字,自我考察的项目其实很多。 心态方面的话,且不说直播新闻发布会那种紧绷的场合,就是一般的谈判场合,不够自信是很难做到从容应对,正常发挥的吧。我以前是个期中考试分数擦线都要闹心上一整个星期的人,虽不算严格的完美主义者,但遭遇了挫折还是会忧桑好一阵子的。这种心态估计就不太适合当口译了,毕竟要做到完美很难,过不了自己那一关,就只能是无尽的挫败和忧桑。好不容易想转行,又是个不开森的工作,那就是纯属自掘死路了。所以我的心态必须要改。 大三的11月参加了三级口译考试,切实体会到了心态的重要。虽然不是高分通过,但拿到证书的那一刻突然很振作。所以就下定了决心,既然跨考过来那就索性全情投入做到底吧。为即将面临的繁琐准备,以及幸运考上后枯燥艰苦的练习生涯做出了充足的心理准备。 选本校是因为离得近,试题又偏商务,说不定自己的专业背景会有点优势。(我原先想选的是外交学院,但看了样题后真心觉得满眼瞎。那真是个很不错的学校,但居然比我们贸大还要小……真难得。) 然后就是真刀真枪的技术修炼了。(以上都是废话,我想表达的其实是,跨考的孩子都是勇敢的孩子。) 初试。 公共课只有一门政治,其他三门怎么看都需要靠自身功底和平时积累才能搞定。 政治 教材除了砸人和催眠没有其他用处。大纲解析很奇幻,但不宜久看。通常我连看了2章(尤其是政论部分)后眼睛就会不由自主地闭上,这样的一轮复习毫无效率。建议看一节大纲解析后就做一遍风中劲草上对应的选择题(第一遍做时当然可以翻书!不翻书连错一整页这种事难道不忧桑么!)特别准备一个小本,把选择题答案写在上面,这样风中劲草的选择题就可以循环做了。错题的答案解析要认真看,标准答案那册书要五颜六色才够美丽!知识点记不住多做几遍就自然记住了,还是记不住那就再多看几眼。风中劲草的选择题做够3-4遍后就可以放下了,再回首时只需要看标记做错多次的题目即可。然后就是肖某荣老师系列,1000题做2-3遍,同样是做错要标记,然后再回首即可。毕竟这是选择题,在理解的基础上到达眼熟的层次即可,无需苛求其他。时事小册子在最后两星期购买,背下选择题足矣。 大题集中在12月攻克。肖秀荣的8套卷,4套卷什么的,所有大题统统研究一遍,自己总结个十几页的专题,然后背下来就好了(比如史纲分析题万变不离其宗,你起码要讲清楚CPC做了哪三件大事以及别人为神马就做不成,再比如哲学原理+方法论这种套话数十个统统精炼地写下来背诵之)。我在12月下旬去了新东方一个短达3天的分析题冲刺班,拿到的资料很有用,老师们总结好的东西,特别强调的东西,直接拿来背就可以了(虽然事实证明押题重点什么的都抓瞎)。马哲分析题的答法听一听也很有用,冲刺班时间紧张,老师不会讲废话,我们捞干的拿走就可。押题什么的确实都不靠谱,但只有脑袋里背了东西,走上考场的时候心里才不会发抖,自我发挥时也会有点灵感,不至于无从下笔。 2013年政治大题的反压题策略算是成功,但只要选择题准备充分(这是数个月反复做选择题的成果!),大题发挥得靠谱一点,字迹工整(很重要!如果书法不美丽,那把字写得清楚一点,间隔大一点总是不难的),在北京这种压分严重的考区,得个60+也是很有希望的!(我考了72分) 市面上资料繁多,有时候容易慌乱购买,如果觉得买来看看才安心那就勇敢去买来看好了,考试心态很重要,当然是条件允许的话怎么安心怎么来。(就比如一定要吃肉才安心,那还管什么减肥大业。) 业务课2(百科知识与汉语写作) 学校自主命题,但是给的参考书完全不给力。买来也只能收藏。 大家看林青松的那本书也只是因为考过书上原题。那书年代久远,我只搞到了电子版,就把书后的几套试卷印出来做了一下,然后背之。仅此而已肯定是不安心的,图书馆有很多中国文学常识的书,太厚太学术的只能催眠,找本什么不可不知的1000个常识什么的口袋书,会比较有用。这样的书有很多,一本一本地当闲书看,换着样看更有趣,“不可不知”大同小异,四、五本看下来怎么也眼熟了。江苏卫视的综艺一战到底,也可以看。 英美常识看专八人文知识。我当时低估了它的重要性,只匆匆扫了几眼,结果考试时出了很多上面的知识点,立刻就傻了。跨考的同学没有经过专八的洗礼,所以必须重视这一点!!英美的加一起其实并不多,要死记硬背之!(血泪的教训) 至于其他确确实实来自百科中的选择题,就只能动用你20+年的生命厚度来答题了,不过这样的题不多。 名词解释没有特别准备。13年考的四个名词都是我大四本科专业课特许经营里学过的,所以解释起来比较顺手。这种名词拿出来考,自然是因为大家都见过但是不见得能真正分清区别。很多非经管专业的同学因为贸大的经贸向试题而头疼,我的建议是不要给自己太大负担,在图书馆找几本经济、金融、公司、商法的教材,翻到书后术语解释,反复看个几遍有个印象就可以了。还有网上许多前辈们总结的名词解释,时常浏览一下就可以了,硬要背下来不太现实。出题倾向年年在变,所以不必为此太过慌乱。有意识地多看看财经新闻(中英文都要),很多宏微观经济中常识性的知识也就慢慢熟悉了。 写作是演讲稿(汗)和市场调查报告(瀑布汗)。我没有特殊准备,看了前三年真题,于是考前那个晚上背了一个洗面奶的产品说明书,瞎编了一个书店广告。如果你的本科专业不是商科(商务应用文写作是专业课),也没有过学生活动写策划的经历,那就去找一本商务应用文的教材即可,重点看策划、产品说明、调查报告等等,各背一篇范文或者提前创作好,合同什么的太专业就不用在意了。 百科写作这张卷得了126分,专八人文知识彻底瞎了,主要靠的是专业背景优势。 参考书是个很头疼的问题,难保哪年学校抽风又开始按上面的内容出题,西方文化史那本可以看看,能拿到配套教案更好。中国传统文化那个太华丽,收藏即可。 英语 选择题基本找不到什么练习材料,可以找几本商务英语的教材看看,读读课文,就会熟悉很多贸易合同用语和固定搭配。每天坚持看财经英语新闻,也会不自觉积累下很多表达。 纠错题,网上有很多这些语言学方面错误的讲解,翻看例句就不会太难理解。同样是练习材料稀少,这个题最后一个月再看就行。 阅读题依个人感觉,文章难度高于专八,篇幅和题目难度均低于考研英语1。所以其实无论是用专八阅读材料还是英语1阅读材料来练习都是可以的,BEC高级的阅读材料不多,也可以拿来练习。每天练习4篇,不到一个月速度就可以提上来。只有前面几篇阅读的速度提上来,才有足够的时间留给选句填空和作文。 选句填空的题型拉分最狠。BEC里有类似的试题,贸大网上商务英语的课件里也有一些这样的题目,可以下载来练习之。考试的时候如果时间允许,怎么反复考虑、修改都不为过的。 作文是图表类型。找一本商务英语写作的书,多看几篇不同图表的例文,就可以总结出几页常用表达句式,统统背下来再用BEC的试题练习几篇就可。由于字数要求比BEC高级要高(一般是300字),所以需要加入一点自己简要的分析,关于GDP,失业率,通货膨胀,汇率什么的,还是要依靠于平时对财经新闻的关注(尤其是中国、美国和欧洲的宏观经济形势),看新闻的时候多看看图,一定要看懂,推荐经济学人每期的图表新闻。作文字迹要工整,可以先用铅笔划线,之后再蹭掉。 英语得了82分。关键是基础,同时还有平时对财经新闻留意的习惯。推荐看ECO中文网里的财经数据类文章翻译板块,有原文也有各家的翻译,信息也比较新,可以同时学到不少东西。 业务课1(翻译) 我曾经是觉得自己笔译太差所以报考了口译(但其实我口语也不咋的),现在想想我就是个纯种2B女青年。 笔译是口译的基础,笔译都做不明白难怪说出来的也不是人话。 缩略语是很令人头疼的问题,捧本缩略语词典背显然不现实。在一整年看新闻的过程中,看到缩略语要随手记下(毕竟和时事有关,出题可能性很大)。我手上有两本书,一个是China Daily 的年度新闻热词,里面缩略语不多,但都很常用。还有一本是全国翻译资格考试英语笔译常用词应试手册,这本比较神,可终身持有,里面分门类罗列了很多词组,还有一些缩略语,多个曾在真题里出现过。这两本书用来备考缩略词和英汉词语互译是最有用的了。 英汉词语互译2013年有很鲜明的经贸向。我的建议是找国际贸易、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公司理财、国际经济学、财政学、商法这样的教材(最好是外国教材的译本),翻看书后的术语解释,大多是英汉对照的,捡新闻里听说过的、眼熟的、不那么理论化和过时的积累下来即可。分值不高,出难了普遍也拉不开太大差距。 以上的小题分值低,细节要求极其高,积累的时候缩略语必须力求精准(尤其是大小写,拼写和排列顺序,比如掉个个儿加of到底行不行),词语互译也要多查几次。 英译汉文章,我用的是做过的阅读材料,文章都是从杂志上选出来的,又有译文对照,比较适合练习。每天一篇,500-800字,注重提高速度和练字。一开始和译文对照,发现自己写的不是人话,后来慢慢就会好转。也可以直接把译文拿去给别人看,不让他们看原文,就按汉语习惯来改你的译文,然后你就会发现问题在哪(我自己看永远都觉得我写得挺像那么回事儿,但其实根本一窍不通)。写人话、避免翻译腔才是第一关键。笔译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练好的,更不是瞎练半年就可以上考场拿高分的项目。作为业余选手,感觉和技术都是要慢慢培养的。有时候自我感觉良好,专业的老师一批卷还是要气得去跳楼,也没什么办法……英译汉和写作似乎挺像,如果天赋不足灵感未通,勤加练习也是有可能会缓慢进步的,只是不能太过捉急。如果难以在考试中出彩拿到高分,起码其他地方多注意一些也不至于太低分。比如字迹工整,把话写清楚,逻辑写通顺了,标点用对了,专有名词和人名地名数字什么的都翻译规范了,等等。尽了人事,其他的就听天命好了。 汉译英文章,2013年是类似政府工作报告那样的官样文,其实是难度降低了,但是我没太用心准备,所以写的时候乱写一气,只是尽量规范,也不知道究竟扣了多少分。汉译英让我很头大,简单句还好,一用复合句我就完全不清楚自己写得是不是人话。这就暴露了我英语写作的最大弊病。写得不好是因为读的太少背的更少,归根到底是积累不够。汉译英究竟应该怎么练,我至今复试都结束了还在茫然探索。在茫然之中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捡起以前疏忽掉的事业——背书。背演讲稿,背小文章,背各种句式规范、用词精准的英语材料,说不定背着背着就背出了点天赋。这是一个虽然看起来很笨,实行起来很痛苦,但是对提高笔译和口译水平都有着巨大帮助的办法。 翻译得了107分,最差的一门。差距甚大,我这种跨考的孩子势必要继续潜心修行。 复试。 用了一整个寒假的时间来作忐忑且忧郁状,说好的要学会调整心态,但其实做起来很艰难。身边的同学纷纷找到了工作,确定了保研,申请着留学,考研党只能默默地煎熬。尤其还是一个跨考的,每一次被七大姑八大姨问起近况还得解释一下什么是MTI: “口译那是怎么个工作啊?” “就类似总理身后的女子那种。” “哎呀妈呀你哪有那个本事啊!!!别瞎折腾了,还是去个银行算了!” “尼玛又不是所有MTI都有本事挤到总理身后去!我说的就是那么个工作状态!” 类似对话要在过年期间重复无数遍。(以及为什么家长要对去银行数钱和推销信用卡这种工作如此痴迷!?) 2月末成绩终于出来了,遂开始准备复试。复试形式很简单,上午听力和缩译,下午录音。 关于听力。我从三月起连续听、看了一个多月的BBC新闻(因为听力是英音),没有做题(因为手头没有)。其实这和CATTI综合能力的备考是一样的,即使听不太懂,但只要对一年内国内外重大时事(尤其是经贸、天灾人祸和名人丑闻)有充足的了解,选择题都是可以差不多蒙出来的。复试的听力比我想象中简单。 缩译没有重点练习,考察的应该是summary的能力,考试时时间充足,文章不难,字迹工整即可。(我猜上午的两项内容根本拉不开分) 录音是重点。去年报名时填写的是会议口译方向(其实不是真心的),有谣言说会口可以调剂去商口,但真相其实是高分的会口考生才有可能调剂去商口,如果是擦线党报了会口,录音考试又发挥不理想,那就容易直接滚蛋或被调剂去不知所谓的新颖专业。今年的复试安排调整充分地说明,报会口还是有风险的。报商口下午是面试(如果分够高也可以申请录音),报会口的则必须去录音,如果你的录音质量不足以进入中欧联合面试,那恐怕你只能用你录音的分数去和人家商口面试的分数PK了(这是我的推测,真相是不是这样有待商榷)。毕竟是自己的选择,觉得不公平也没办法。 录音是一整篇4分钟的文章读完了才让张嘴,所以笔记略重要。我在新东方三级口译班、高级口译班都有练习过笔记,这一个月的训练就是要把笔记加长。材料是CATTI二口的模拟题和真题,做全篇训练,其间不要停顿。一篇讲稿练个3-5遍,笔记也就划得有模有样了。(但笔记只是辅助,重点是脑记)英译汉中文的质量很关键,最理想的状态是给搭档听,让她完全没有意识到你在做翻译。没有搭档也好办,买个录音笔就行了。回听是个很虐的过程,大致为: 我去这是哪个2货的声音!——听不下去了摔!——默默把录音笔捡回来继续听——总结出所有的毛病然后第二遍重录——回听看毛病还在不在——尼玛居然还在我果然在这个地方就是磕巴/大喘气/语速太快/改口频繁么!——反复练习直到有进步为止 没回听过自己声音的人永远不知道自己声音有多难听,语言质量有多差。 如果初试自觉发挥甚好,那么寒假就可以开始准备录音考试了。从1月每天坚持练到4月中旬,一片白纸也能练得差不多了。2月底知道成绩后从3月开始练,每天坚持2个小时,一个多月下来也会有感觉的。汉译英是我的弱项,主要原因是说出来的话质量很差(最基本要保证随口说出来的英语没有语法错误)。于是我每天都找一篇演讲稿或杂志文章(比如经济学人上的中国板块)背诵,切记语言一定要规范和正式。这样有点临阵磨枪的嫌疑,但坚持一个月下来确实感觉好了很多,说话也流畅了一点。 复试的一切准备都不是一时的,也许读研的两年依旧要这样练习,所以要坚信这一切都是有意义的。即使复试挂掉了,我背了几个月的文章也是收获巨大的。 英译汉题目里说的是关于枸杞但其实全文只有开头和枸杞有关然后整个主题瞬间转移到了食品安全最后拐去了牛奶问题。汉译英说的是一个鸡蛋商的一系列颇具社会责任感的高端运作(如果你之前关注了禽流感的新闻就会对录音中的词汇毫不陌生)。录音的时候专注一点,别管其他人(如果可以的话大家都乐意分散开坐),语速平稳,声音洪亮,即使在瞎说也要淡定,千万别改口,不会翻的直接忽略。说不定老师一道题听你前面几句话,觉得感觉挺像那么回事儿直接就通过了。 考完第二天午饭时接到了中欧联合面试的通知,这意味着我的复试已经通过了(即使会口没录取也一定可以调剂去商口),所以顿时没有了压力,第三天就快快乐乐地去联合面试见世面了。 联合面试气氛很玄妙,我本身没什么压力,也不是非去不可。一对多面试时我表达了作为跨考生被选来面试的激动和开森,毕竟都到这个份儿上了(反正我肯定会被商口录取),联合面试什么的,最重要的就是开心~ 回顾一整年的备考过程,收获还是很多的。除了寒假等成绩时略微有点活不起的扑克脸之外,其他时候我都很坚强很达观。坚强勇敢,不怕挫折,不惧挑战,是做翻译的最基本品质之一,所以即使毕业后我没有机会去作专职翻译,我也会感谢这个曾经made me a better girl,甚至足以改变整个人生轨迹的美好理想的。 希望我的回顾会为备考贸大MTI的跨考同学提供有用的经验和鼓励。让我们一起加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