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以思源,文以载道——对外经贸MTI英语笔译经验贴
煎熬的五月终于翻篇,本应烦热的六月,于我,却多了几分通透。此时的六月,考研经验贴应接不暇,究其内容无外乎学习计划、应试技巧、参考书目等老生常谈的话题,如何看待翻译、如何学习翻译却鲜有涉及。但毕竟人各有异,微观的学习方法不宜效颦,而宏观的翻译之道更加普适,最能发人深省。故此本文将分为两大部分:【感悟篇】和【攻略篇】,两篇各有穿插,前者主要谈谈我对翻译、语言的体悟,后者承接上篇,唱唱陈词新调。 感悟篇1.哲以思源我们总是在穷尽一切寻求方法,似乎忘记了方法从何而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这是哲学的道理,也是放之诸学皆准的原则。西方经济学的宏伟大厦全部基于“理性人假设”,5P模型中企业制定的政策(Policies)也离不开对人性的假定(Philosophy)。世界观有如一位高明的产婆,确立了前提认知,方法论自然能顺产出生,学习的人也就免去了开膛破肚之苦。所以“翻译观”是翻译学习的众法之门,你怎么看翻译,自然就会怎么学翻译。李长栓老师的翻译理念对我影响最大,我至今还记得视频中他斩钉截铁的声音“翻译就是写作……译者与作者地位平等,我们不是作者的奴仆……”前半句话成为了我翻译观的核心,后半句话让我挺直腰板走了下去。是了,翻译就是写作,是在理解了原文的思想后,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其思想的写作;英译汉就是汉语写作,汉译英就是英语写作;要攻克汉译英,就要写好英语作文。到这为止,我已经把基英(211)的作文和翻译(357)的汉译英紧紧连在了一起,这一箭双雕之举正是我复习考研事半功倍的法门。而接下来,就要解决“什么是写作”的问题了。2.文以载道谈及英语作文,有不少人头疼,明明背了许多妙语锦句,到头来却无处施展,老想着老师口中的“Think in English”,却也云里雾里,不明白英式思维是个啥,写作时只得先回忆积累的词组,然后东拼一句,西凑一句,这搜肠刮肚的感觉别提多难受了。传统的英语教学便是这样,总教人把英语孤立出来片面地看待,好像用起英语来恨不得换上一个脑子。过多关注英汉差异,结果往往会忽视写作的共性,语言的形式千差万别,而语言表达的内涵可以一致。有的同学写英语作文不知从何下笔,立意、结构一概不清,这真的是英语的问题吗?汉语作文里的立意论证、谋篇布局到了英语作文里就要推倒重建吗?英语写作的中心词还是“写作”。正所谓“文以载道”,写作是用来表达思想的,语言只是不同的载体,你的立场观点、行文结构、论证方法在汉语里行得通,没道理在英语里水土不服。倘若你汉语文章写得好,英语基础也牢靠,还写不好英语作文的话,要么是积累的地道表达不够,要么是为“英式思维”所累。简而言之,用词妙,文思巧,二者相加始为文笔好。提高英语写作的方法和提高汉语写作的方法类似,汉语写作的文思也完全能够嫁接到英语上,不过英语毕竟不是我们的母语,夯实语法,多多积累表达还是至关重要的攻略篇1.择校MTI有三门自主命题考,院校之间题目差异很大,建议暑假前完成择校。笔者现居上海,非英专应届毕业生,就读于上海某十字双非财经类院校,自我感觉考上外复旦风险较大,其余一干211也不以英语见长,所以决定把目光投向北京。一番调查后发现贸大最符合我的憧憬,学校本身位列“两财一贸”,是顶尖的211高校,在全国的认可度、知名度都很高,其中英语专业又是它的强项,如果把北上广三所外国语大学和外交学院列为英翻第一梯队的话,贸大可以说稳坐第二梯队的排头。此外贸大真题透明,研究题型后认为自己可以放手一搏,所以在暑假之前及时确定了目标学校。2.初试成绩政治:59基英:91翻译:129百科写作:117总成绩:3963.复习贴士&参考书目不要过分在意证书多寡,四六级高低,不以过往论成败,考研只争今朝。同时对自己有清楚的认识,量身定做规划和目标将是成功的关键。(1)政治:我的政治惨遭翻车,只有可怜的59分,可能是上岸同学里的最低分了,总结经验提出以下建议:一,切莫对政治掉以轻心,复习进度一拖再拖。二,得选择题者得政治,多练选择题,理清概念。三,考场之上,主观题不要写没背过的概念,如果题目与肖4有偏差,最好也要用上肖4里记忆过的内容,避免概念定义错误的情况。有个段子说“政治不是看你考我什么,是看我背了什么”,现在想想也有几分道理。参考书目:肖老全套、徐涛视频。 (2)基英:之前就定下了基英拿90以上的目标,91分在考生中也算不错的成绩。贸大的基英并没有多难,改错(10分)送分题,阅读(40分)也不难,前20道选择(20分)也没有涉及语法,所以考好贸大的基英在于写好作文、积累词汇表达。背单词不必多说,用app、词汇书都可以,前文中对写作的体悟也不再赘述,重点讲一下如何积累表达。贸大向来考查图表作文,但近年来视野不断拔高,更多关注同学对国际热点的分析,图表只是一味引子,这有别于雅思、BEC的图表作文。所以除了积累纯粹的图表表达之外,更要让你的语言鲜活立体。阅读外刊,从阅读中积累更加重要。千万不要写成平铺直叙,堆积图表信息的雅思小作文,要有自己的观点见解,纵览全文需文气贯通。手写作文,控制时间也很重要,最后自己反复练几遍,把握好成文质量和时间,考场下笔也就信心满满,不慌不忙了。参考书目&工具:《惠园教育红宝书》(阅读改错专项训练+图表作文写作指导)、《华研专八词汇》(词汇刷题)、《星火专八阅读》(文学篇章可以不看)、《雅思考官范文》、《经济学人》、《MTI跨考黄皮书》、http://testyourvocab.com/ 测试词汇量,1万8以上为好、墨墨记单词app。 (3)翻译:做翻译前先要确立审美观,什么样的汉语是美的?什么样的英语是美的?什么样的翻译是美的?除了通过阅读思考提高审美,还建议看看韩刚老师的书和视频,一定会收获满满,三笔、二笔也可以顺带考一下。市面上翻译教材很多,但火的不一定是好的,最简单的鉴别方法就是看它的英译汉,同为中国人我们对汉语都有些许鉴赏力,如果书里的汉译读起来不知所云,那也没有看的必要了。贸大的翻译词条很有特点,除了翻译还要用译入语解释词条,自己整理起来有些费时费力,惠园红宝书里整理的词条很全面,也配有相应的释义,这次考试的词条惠园的红宝书几乎全部涵盖。背诵词条是一件看着难如登天,做起来效率很高的事,关键在于持之以恒,建议用暗记(Anki)软件整理背诵,相当于每天有人帮你默写词条,效果很好。当然惠园教育红宝书里的解释并不需要原封不动地照抄,概念长的就精简,概念不懂的,就自己上网搜索,用词复杂的就换成自己的大白话,再搭配真题训练积累(考试可能会重复考查真题出现过的词条),考场上一定能对答如流。参考书目&工具&课程:《韩刚90天突破CATTI系列》、韩刚CATTI三级笔译视频、《惠园教育红宝书》、《韩刚逆向训练宝典》、《大学英汉翻译教程》(王恩冕)、《非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李长栓)、暗记(Anki)、《MTI跨考黄皮书》。 (4)百科写作:贸大的百科没有词条,只有选择,但近年范围越来越广,也不能掉以轻心。真题要早看,从真题中找出规律。中外文学是考查的重点,要好好整理,外国文学主看惠园教育红宝书,中国文化主看林青松的《中国文学与中国文化知识应试指南》。跨考黄皮书可以用来刷题记忆,各个学校真题的考查点难免也会重复。写作分应用文和大作文。大作文是高考作文的类型,贸大的题目主要看重学生的视野、思辨,今年的题目《我和我的祖国》确实打到了我的软肋,这也提醒大家要关注热点,想想面对自己不擅长的题目应该如何应对。对很多学生而言,大学期间很少动笔写作,备考期间10月、11月左右着手练笔为好,一来是找找写作的感觉,恢复甚至提升以往的写作水平,二来是算算预留时间,到了考场不至于慌慌张张。至于应用文写作,贸大近年也不再考查商务方面的东西了,演讲稿、策划书是大热,但其他类型也要根据参考书整理格式,做到有备无患,这一部分不算难点。参考书目&课程:《中国文学与中国文化知识应试指南》(林青松)、《惠园教育红宝书》、《百科知识与汉语写作》(刘军武,近年真题中都有出现该书英美文化的内容)、专八人文知识、《MTI跨考黄皮书》、《应用文写作》(夏晓鸥)。 (5)复试:疫情之下,20年的复试有别于以往所有的复试,正常复试涉及听力、阅读讨论、专业知识,据往届学姐回忆前两部分为大头,专业知识问答紧扣大纲,相对简单,而今年的网络复试删去了听力和阅读讨论,改为即兴演讲,话题多样发散,专业知识提问也不再紧贴大纲,范围非常之广。但无论如何口语都是考查的重点,可以找学姐、同学、惠园教育外教课程练习,考前要做到吐字清晰,表达流利。觉得不稳可以报一下惠园的考前模拟班,提前适应考场氛围,听听学长学姐的建议。大家不用担心老师会太过严厉,贸大的老师都很随和,即使失误一次也不打紧。我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考试刚开始有些紧张,根本听不清老师的问题,让老师再说了一遍,还是只听懂了一半,只能围绕听见的关键词东拉西扯,以为这次要凉。好在老师和蔼,不停地追问我,让我得以补充演讲内容,自圆其说,在追问中我紧绷的弦也慢慢松了,状态越来越好。虽然最后总成绩不出意料地比初试低了5名,但总算是有惊无险,顺利过关了,所以复试大家不必太紧张,担心老师会咄咄逼人,老师人都很好,断不会为难大家的。没确定考试内容前,我也没落下听力练习。我的听力不算强项,自以为没什么捷径,只有多听多练。贸大的听力分三部分,前两部分和专八听力基本一致,用专八材料练习即可,第三部分是新闻听力,听完新闻问问题,答案没有选项,要求自己书写回答,这方面没有现成的习题,可以多听BBC和VOA(常速)的新闻记关键点,也可以找专八改革前的新闻听力,把选项遮住自己回答问题。参考书目&工具&课程:《星火专八听力》、《华研专八听力》(1.25 or 1.5倍速)、公众号TEM8(专八真题模拟题资源)、经济学人app跟读外刊、惠园教育的外教口语课、惠园教育考前模拟课程。联系我们:小艺:电话15311640789(同微信)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