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大龄考生的自述:考研是一场战役!
恍惚间年龄的“升级”使我由“奔3”跨进了“奔4”的行列,怅然若失之下,又心有不甘,于是在一番斗争之后,我决定重新捧起久违的书本——考研。在拿主意之前,曾上网站浏览,看到不少先行者痛陈考研的辛酸史,当时还视之无病呻吟,大不以为然。及至自己拿着分别十多年的书本一番苦读之后,才真实地感受到考研的艰难,尤其是对工作十多年,拖家带口的大龄考生而言,真有考研之路如同蜀道之难的感慨。于是,不得不把考研当作一场战役来看。因为考研的决定是在6月拿定的,所以离来年的1月联考只有短短6个月。在初步摸底之后,我将“战役”分作3个阶段:-基础阶段--巩固阶段---冲刺阶段。考虑到课本丢的时间太长,基础阶段投入时间相对长些,与巩固阶段交叉进行。后来的实践证明,这种决策是符合实际的,这两个阶段的确也不能机械地分开,而应该是相辅相成,交叉融合的。冲刺阶段对考研来说也极为重要,对MBA的考生尤其如此。因为近年的研究生考试报考者众多,尽管一再扩招,但与屡创新高的考研大军而言仍是僧多粥少,淘汰率仍较高。在考试上采取的手段就是一定的难度和不断增加的题量。以MBA的逻辑考试为例,90分钟的时间要对付50道题,扣除10-15分钟左右的检查时间(这一步也是不可少的,因为有些难题或感觉似是而非的家伙需要在此时二次搞定),分配给每道题的时间也就在1分20秒左右,这个时间需要你面对冗长的题干,完成阅读--推理--判断的全过程。且原则上要求是保证准确率的一气呵成,这就需要相当的熟练程度和快速反应能力,甚至是要有准确的直觉判断能力,因而在冲刺阶段你不仅要在题海中“游”个够,而且还需掌握一定的临场应试技巧。毛主席他老人家说得好:战略上要藐视敌人,战术上要重视敌人。有了上述的战术应用,对考研者而言,精神的因素也是极其重要的。因为我感觉考研也是一种心理历程,是对你精神力量和意志品质的极大挑战。要达到既定的目标,是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支撑的。同时也必须对原来的相对闲适的生活方式说拜拜。你必须告别原来常有的朋友间的觥筹交错,牺牲与妻儿假日相伴的天伦之乐,你就是一架机器,一架学习的机器,必须超负荷的运转。也许是年纪偏大了,在我进行了3个月左右的“强攻”之后即9月的时候,我忽然间对学习产生了强烈的厌倦感,高等数学的难题和英语复习记忆效果的下滑一度使我几近绝望。在职人员考研的艰难是显而易见的。一是缺乏系统完整的复习时间。由于考试的内容较多,因此复习必须系统连贯。而日常的公务和时不时的出差,常常会形成干扰。而一旦中断形成,就使得前期学习的实际效果大打折扣,再逼得你花双倍的力气挽回,真可谓事倍功半,苦不堪言。二是缺乏独立安静的复习环境。这种环境既有硬环境,也有软环境。硬环境好理解,数人同处一个办公室,且有各种事物需要处理,接待各种工作往来,想坐下好好研读一番?好难!忙碌中的时间象长了双快腿,跑的飞快。转眼间就到了10月,进入了冲刺和模考阶段。我感觉总是自己闭门造车不行,就报了辅导班。实践证明,在适当的时候选择质量较高的考研辅导班是大有裨益的。一来在具有多年辅导经验的老师的串讲下,可以把你前期各个击破的“块”连成“面”,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其次,身处济济一堂的大教室,看着那一张张比你年轻张扬的脸庞,也会无形中给你产生压力,驱动你快马加鞭。另外,在这里你也能找到同类,大家共同的命运和期盼使得大家相互交流、相互勉励。那一段日子也是让人十分难忘的。我还记得在凛冽寒冷的冬夜,骑着我那辆破旧的自行车,在行人稀少的街巷中,看着昏黄路灯下拉长的孤独的身影,我竟然自己也有所感动。望着远处人家窗户透出的橘黄色的灯光,觉得好温暖,想着妻子一定还在为自己留着一盏灯,等着我回去,心头不禁一热,孤独和疲乏也挥之而去了。。。一天,看书看的累了,我走到窗前,忽然间发现窗前的大树已掉完了最后一片树叶,好象在告诉我冬天的来临。那曾经茂密的树枝裸露地向着天空伸展着,就象一双伸向天空的大手,它们也希冀着什么吗?---来年的春天?的确,冬天来了,春天还远吗?!考前几天,我的忐忑使我忍不住问妻:如果这次考不上怎么办?妻笑道:别想那么多。其实陪你一同经历这样艰难的过程就让我感觉很充实,结果是重要,但过程更是有意义的,将来我们老的时候又会多上一段经典回忆了......于是,当我步入考场的时候,我居然没了先前的紧张和不安,虽然我知道为了这一刻,我曾经付出了多少。在考试的那两天半的日子里,我如入定般专注于考试,一门一门地,就象黄山石阶上的挑夫低头不语,心无旁骛,登着脚下一级一级的台阶。当我最后一天交上最后一门考卷的时候,我感觉到我离成功不远了。迈着轻快的步子走出考场,沐浴在冬日正午的阳光下,我的心里充满了许久未有的释然。我眯缝着眼睛,抬头仰视着太阳,感受着她的温暖。校园里,高大的法桐上,大喜鹊喳喳地叫着,草坪上三三两两地坐着享受阳光的年轻人。哦,这一切是那么地宁静祥和,生活真美好呀!
页:
[1]